由此可见,《性自命出》关于内外之说,是很灵活的,是内外互通的,它并没有将内外对立起来、分离开来,形成二元对立的格局。
与此相关的是,善也应是客观的,即具有客观意义。反己修身而近仁,这是从孔子到孟子的一个主要思想,而修身的实质在于修心。
但是,《性自命出》毕竟没有走到以心指情、以心指性的心性合一论。这里虽未出现情字,但一看便知,这是讲喜、愠等情感的。从全篇的有关内容看,这句话似乎与修身有关。[12]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。这样的思,是有理性意义的,因此要慎之又慎。
不过告子是不是从这里得到启发而有所发展,则不得而知。事实上,子思作为孔子的孙子,与孔子相隔两代、近80年,他不可能直接听到孔子的教诲,只能通过孔子弟子们的转述了解孔子的思想。[52]《朱子语类》卷二十七。
不过,这个仁,就不仅仅是社会伦理道德层面上的仁,而是具有超伦理超道德的意义。由义而归仁,是由用而行体,即分殊而理一,但不失义之分立。如果从万物何以完成生命以及实现世界的和谐秩序而言,便有个所当然之理。其分析,既不是纯粹的逻辑概念分析,也不单纯是经验事实的分析,而是在经验事实与概念之间保持不离不杂的关系(不离是从存在上说,不杂是从概念上说,二者又是不能分开的)。
普遍可以是有内容的,而且是本质的。‘一月普现一切水,一切月水一月摄。
它作为万理之总和、理之全体,必有其存在的依据,这就是宇宙自然界之全体。但就其是总天地万物之理、统体是一太极而言,它又不是某一具体事物之理,而是整个宇宙自然界的总规则。有人将人从自然界的整体生命中分离出来,变成独一无二的,进而变成自然界的主宰。事事物物各有个极,是道理之极至。
……所谓一者,对万而言,今却不可去一上寻,须是去万上理会。陆子的学说,以立大本为宗旨,只要大本一立,多少事都迎刃而解了,这当然很简易。总之一句话,太极即理一就是人类共有的最终价值。但孝悌作为方法,又是实行仁的根本,因此,要从爱亲开始,再推及他人,这才是仁的实现。
朱子在解周敦颐《通书·理性命章》时说过:自其本而之末,则一理之实,而万物分之以为体。推己及物,恕也,违道不远是也[51]。
理一作为生命的根本法则就是仁,其实现的方法是忠恕,只有尊重事物的差异性,从中理会一贯的道理,才能实现共同价值。问题在于,既然不是割成片去,那么,分之以为体又指什么?这个分,显然不是机械分割,即不是机械论概念论的说法,而是生命有机论的说法,是生生不已的生命创造之分,如同分娩、分蘖。
仁心包万理,这就是心为太极还是心具太极[41]之说的真正含义。自下而推上去,五行只是二气,二气又只是一理。但圣人平日,也不曾先说个天理在那里,方教人做去凑,只是说眼前事,教人平平恁地做工夫去,自然有见处。[48]《朱子语类》卷二十七。朱子所说的张三不同于李四,人不同于动植物,桃树不同于李树,等等,其中贯穿着一个道理,就是承认并尊重个体性,并通过特殊而理会普遍法则。自上而推下来,只是此一个理,万物分之以为体,万物之中,又各具一理。
[43]《朱子语类》卷二十七。比如用实在论、实体论或主体论的观念都很难完全解释清楚。
但它又不是现成的,是需要努力实现的,因为它既是人性之所以为人性的最终根源,也是人性之成为人性的最高标准。正因为如此,才能说总天地万物之理,便是太极。
孩子是从母体中分出来的,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,但他又是一个完整的生命,具有生命所具有的一切。但是,不管有怎样的个性,有怎样的差异,每个人作为人,都有人之所以为人的共同人性,有人之所当为的生命价值。
[23]《朱子语类》卷二十二。所谓实心,既是诚心,也是仁心,看从哪种用法上去理解。所谓乾道变化,各正性命,然总又只是一个理。其中,既有存在的依据,又有价值的归属。
当朱子说唯心无对[39]、人之本心,其体廓然,亦无限量[40]时,就是从宇宙全体的意义上说的,人是个有自觉意识的小宇宙。元来只从一个心中流出来[49],事事物物无不受到浸润。
这就是朱子所说的万物与万理。如果说这是超理性的神秘经验,只能靠直觉,那么,朱子恐怕很难完全被说成是直觉主义者。
事实上,朱子更重视恕,只有通过恕,才能真正实现仁,而恕有千般种不同,而非一种固定的模式。如何实现仁呢?必须从爱亲开始。
理一作为本体论的承诺,有超越的意义,却又不是世界之外的绝对实体,而是从分殊中体认出来的。一方面,人是自然界中最特殊的一部分,只有人才能实现自然界的根本法则而创造价值,这是自然界赋予人的伟大使命。事亲中,自有个事亲底道理,事长中,自有个事长的道理,这事自有这个道理,那事自有那个道理,各理会得透,则万事各成万个道理,四面凑合来,便只是一个浑沦道理。这个太极即是一物一人之理的极至,即最完善完美的状态。
但分立虽不同,却又不能脱离仁这一普遍本质,因此,行义时必须推到仁,以仁为本,这样便能防止私胜之蔽。朱子经过一番理论论说之后,最后仍回到儒家的核心问题,即仁学的问题,以此确立其终极价值的信念。
分立而推理一,以止私胜之流,仁之方也。不过,这里也有一个问题,就是分殊究竟是指万物还是指万理?对此,实际上是有不同解释的,有人解释为万事,有人解释为万理。
少者怀之,亦是这个一。世界作为一个复杂的机体,是异彩纷呈、丰富多样的。